1577年6月28日彼得·保羅·魯本斯出生于德國的茨根小城。9歲時隨父母移居佛蘭德斯,定居安特衛普。父親逝世后,母親送他進一所拉丁文學校學習,他能閱讀古希臘羅馬書籍原著。14歲時被送到一位貴夫人府第當侍童,在那里不只懂得了上流社會禮儀風俗,而且學會了為人處事,這對他后來的開展是有益的。
魯本斯最初師從于景色畫家維爾哈希特和多才多藝的畫家阿達姆·凡·諾爾特,在他們的門下學習了4年時間,打下了堅實的繪畫根底,不久又成為從羅馬歸來的維尼烏斯的弟子,使魯本斯受益很大,這使年輕畫家對意大利,特別是羅馬充溢美妙的向往。在他21歲時成為安特衛普畫家公會的會員。兩年之后完成了去意大利留學的幻想。
1600年,魯本斯來到了意大利的威尼斯,他以極為忠誠的態度研討學習提香的顏色藝術和丁托雷托具有生動韻律的構圖及明暗法。后來相繼訪問羅馬、佛羅倫薩和熱那亞等地,精心研討臨摹古代藝術精品和文藝復昌盛期巨匠們的畫跡。同時,卡拉瓦喬的理想主義繪畫強有力的藝術效果也吸收了他,而最感興味的是正在興起的意大利巴洛克藝術。
在意大利期間,承受曼圖亞大公的禮遇成為奧奇契的宮廷畫家,這使他有時機接觸到更多的古代藝術收藏,豐厚了他的藝術涵養。遭到大公的賞識和信任,讓他作為宮廷使臣去意大利各地和西班牙搜集藝術珍品,青年畫家的難得機遇,有可能使他在藝術上博采眾長。
1609年魯本斯成為佛蘭德斯的統治者伊薩貝拉的宮廷畫家,不久便與人文主義者、名律師的女兒布蘭特結婚,畫家為妻子畫過不少著名的肖像,過著奢華安定的生活,畫家投入積極的創作活動,逐步構成了本人共同的藝術作風。他特別注重帶有旋轉的運動感的構造來表現沖動人心的局面,他擅長運用比照的色彩,激烈的明暗和活動的線條來增強這種畫面的運動感。這種巴洛克式的藝術作風主宰著他簡直終身的創作活動。